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对出租车定位的思考

已有 1098 次阅读  2011-10-19 11:22   标签出租车 
有些人以为,出租车在上海其实与商务租车是一个性质的,只是他零手续,零押金,随时随地自动还附带驾驶员的上海租车。然而,从上海出租车定位,引发以下思考:
今年6月,上海举行一场出租车运价结构优化听证会,关于出租车的定位再次引发了争议。与会的一个上海租车企业代表提出:“市民一味抱怨出租车太贵也不好,毕竟坐出租车不是坐大巴,出租车其实是公共交通中一种特殊的形式,是一种辅助的工具。”他认为,这个定位清楚了,价格制定就有说法,上海乘客出租车对价格就会有更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引出一个值得深思的、有意思的话题。
其实,上海的出租车定位几经变迁。
  
上海出租车到底是个啥性质,是上海平民化消费还是高端消费?是公共交通的普通一分子,还是像有的人提出的“是特殊的公共交通方式,是为特殊人群服务的,不可能成为上海大众交通工具”。所有这些说辞,其实无非想说明出租车的价格是高了,还是低了,这一点是关于上海租车定位讨论的关键,也是所有关于上海公用事业产品定位讨论的关键。
笔者认为,上海租车是城市公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当然不能和上海大巴相提并论,但同样也是普通市民的消费,只不过这个消费是相对高端的。和其他公交工具一样,出租车的运营成本可以通过科学的核算方法得出,问题是要在刚性的上海运营成本基础上,如何在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以及消费者四角之间进行利益的均衡分配,而分配的最终结果体现在价格和相关的政策上,牌照费就成了不得不说的话题。
显然,司机和上海消费者处于四角博弈的弱势,从这个角度来看yoi7oau,作为局中人的政府,其宏观调控的作用就不可忽视。如果锁定了运营成本以及司机、消费者的利益,政府可用于利益调节的工具就是牌照费了。如果牌照费成了不能动的奶酪,上海利益调整只局限在司机与乘客之间,就必然会引发争议,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城市出租车价格调整引发的争议基本上都源于此。
因此,必须把上海租车作为一个特殊变量,纳入到整个上海市公交系统进行统筹考虑,同时根据城市的发展水平和目标取向来决定出租车的投放量、相应的管理体制及定价机制。
不论是出租车还是上海租车,自身的定位清晰是有非常利于行业的发展的。清晰的上海商务租车定位也能是消费者消费的明明白白。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