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三聚氰胺超标奶粉再现 食品安全怎能让人心安

已有 930 次阅读  2010-07-15 15:21   标签三聚氰胺  奶粉  人心  通吃网  食品批发 
2008年河北三鹿奶粉事件之后,超标三聚氰胺奶粉又在甘肃、青海、吉林等省现身!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从乳品原料中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500余倍,原料来自河北等地。 从甘肃省质监局了解到,他们在三份接受委托人送检的奶粉样品中,检验出三聚氰胺超出限量值标准,三份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分别为:215mg/kg、1397mg/kg、323mg/kg,分别超出限量值标准86%、559%、130%。目前,青海省质监部门已查获这批问题奶粉,约38吨,原料来自河北等地。嫌疑人被控制。7月3日,青海海东地区公安机关根据甘肃省提供的线索,协助质监部门对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垣乳品厂问题奶粉原料64吨、成品12吨进行检验,均检出三聚氰胺含量超标。   在甘肃和青海发现问题奶粉前几天,吉林省也查出三聚氰胺含量严重超标奶粉,公安和工商部门将1000多袋问题奶粉进行了封存。吉林省对相关企业生产的奶粉进行清查和追缴。从目前掌握的情况分析,很有可能是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过去尚未完全销毁的“三鹿问题奶粉”进行加工、销售,不在本省而在外省检测三聚氰胺含量,目的是为了根据三聚氰胺的含量进行调兑。 就在人们为这些问题奶粉担心的时候,联合国却设立新标准,三聚氰胺被合法化。聚氰胺正有可能凭借联合国之手“借尸还魂”。联合国此前从未就三聚氰胺设定过标准。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欧美等国纷纷采纳了FDA报告中“1毫克/千克”和“2.5毫克/千克”这两个指标,作为各国的规范。中国也正是参考了这一数值,才制定了临时限量。而今食品安全是中国人安全感调查中最大不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可是在市场、超市能够“放心”地购买各种食品的受访者只占四成。尤其是对国产奶粉,投信任票的只有两成。中国乳业的信誉重建,恐怕短时间内无法完成。而在网络上选择购物食品的网民和食品网的卖家,也都忧心忡忡。网民担心网络购物的食品质量,卖家也担心在物流途中一些不可控制的因素会使食品带来损失。不仅如此也最终影响到生产食品的厂家以及食品批发商。中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历来饱受批评——“多龙治水”,监管顾虑太多。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康彼得(Peter Ben Embarek)还记得七年前中国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六个部门都不能保证一个食品安全。不过相对于监管体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陈君石更强调生产者即农户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靠监管出来的,更不是靠检测出来的。”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