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教育行业纯商业竞争是误人子弟?浅谈掌门1对1侵权事件

已有 187 次阅读  2018-05-09 17:54

最近教育领域朋友圈又现撕逼,成长保的投资人怒撕掌门一对一,缘由是掌门一对一购买了成长保的关键词,然后客户误点进去咨询后,对接老师会谎称成长保是掌门一对一旗下,借此拉拢生源。


其实在网络营销领域,关键词以及搜索引擎优化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各大电商,各大行业都屡见不鲜。但是在教育行业,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值得深入讨论一下的,教育课程尤其是K12这种针对学生的课程,是否能用这种纯商业竞争,说得好听叫误导,说的不好听叫坑蒙拐骗的手段呢


不管培训的水平怎么样,这种拉生源的方式,对于青少年来说,难道不是一次对社会信任的摧残么?如果家长发现自己是遇到了李鬼,在向孩子抱怨的时候,难道不会给孩子留下阴影么?不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老师有负面的看法么?所以我觉得教育行业还是应该更加注重诚信,而非一味的不择手段的竞争,这显然应该是一个行业共识和底线。

 

去网上搜一下,关于掌门一对一的监督报道还是挺多的,除了这个误导性的广告竞争之外,还有不少虚假和违规的宣传,比如宣传的 100%的名师其实就是一些名校的大学生,没有教师证就算了,是不是有教育经验还不好说,就因为是名校所以被称之为名师,这也确实是有些过分了。

 

现在在线教育领域大热,自然也出现了很多良莠不齐的机构,一些机构比较认真的研发教程、寻找优质师资,而另一些机构则把精力放在了流量运营上,用传统互联网的方法来做流量,做营销,这些方法确实行之有效,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行业,也不是一个单纯的课程,而是一个教书育人的过程。这些手段背后是其教育的理念,这往往比教育本身更重要。如果这个理念歪了,那么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我想也会留下一些不好的阴影,这可能就违背了家长教育孩子的初衷。

 

教育是一个良心活,并不单纯是一个生意,互联网对教育资源的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可以让在不发达地区的孩子一样通过网络获得第一流的教育资源。但是这也带来了浑水摸鱼的机会,其实早在非互联网教育时代,包装名师就已经是一个不成文的潜规则了,包括罗永浩这样半路出家的人最后也都成了名师,只是这条路最终越走越窄,线下讲笑话培训的黄金时代也就这么过去了。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除了大学生冒充名师之外,我们也能看到很多类似俄罗斯人冒充美国老师教英语的事情,还有一些外教老师甚至都是找的东南亚老师来冒充美国人,这带来的培训后果就很堪忧了,而最重要的是,家长不仅仅是损失了钱财,孩子更损失了时间,而这些学习时间对于孩子来说,显然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是无法弥补的。

 

所以我也倡议整个互联网教育行业,能够有一个组织出来形成一些公约,来约束大家的竞争,保证竞争的秩序更加有序,服务的内容也更加正规,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放任自流,随便一个人,做些课程,找些老师就可以开张营业圈学生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行业也应该有一个净化功能,让一些不正规的企业在媒体面前被曝光取缔,离开这个市场,而不是各自相安无事,毕竟教育还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就好像医疗广告一样,教育广告也应该把管理的标准提高到一个特别的高度,封杀灰色空间,让大家还是靠正规的方法来竞争,靠实力取胜,这才是对孩子最负责的做法。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