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智能教育机器人助力上海创新实验室实现全覆盖

已有 222 次阅读  2017-12-13 11:56
上海市教委日前表示,到2020年,全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将实现全覆盖。简言之,就是上海将创新能力的培养直接提早到中小学阶段,从政策层面让“开启科技创新的探索之路”铺设 到人才培养的前期。


什么是创新实验室?

作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发达城市,上海一直是教育改革的试点城市,不管是之前的素质教育改革,还是近两年的中高考学生评价系统的改革,上海都是创新教育的“先行者”。
此前上海曾编制《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指南》,对创新实验室课程建设、环境要求、教学管理等提出了规范要求,明确数学、物理、工程技术、艺术等十大类47门课程主要仪器设备的配置目录,智能教育机器人实验室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教委将研发创新实验室建设与运行评估指标体系,编制配套的评估实施办法,提高创新实验室的运行和使 用效益。
目前,上海已在656所中小学建设了1141个创新实验室,覆盖41%的小学、55%的初中和83%的高中,到2020年将实现创新实验室中小学校全覆盖。 


创新能力的培养提早到中小学阶段

创新能力培养的最好的方式是什么?当然是做项目。涉及各学科,都可以设计出有趣的项目,来巩固所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探索新的知识。普及创新实验室其实就是让所有学生尽 早地接触和参与科创项目。众人都明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上到下,一直在说科技创新能力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实力。所以不仅在宏观层面,创新能力对于国家至关重要,对 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也同样重要。
科技创新项目探究培养的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实验室课程和日常的学科课程可以看作是东西方教育差异对比的范本,也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对比的鲜活例子。
因为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参与科创课题的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完全不同,在课题研究中,没有人知道问题的答案,甚至不知道探究之路是否能够行得通。老师和学生都要通 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来解决新问题,师生成为了“学习共同体”。
智能教育机器人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好平台,这种教育价值通过学校设立的机器人实验室传递给孩子们,对其科学素养的提升,以及其他课业的学习都 有着深远的影响。


智能教育机器人是培养成功能力的最佳平台
创造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平衡,才是一个人立足于未来、创造更大价值的根本性能力,即成功能力。
上海教委曾经开展了一项在上海交大附中、华东师大二附中和七宝中学针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对比调研,选取了参与学科类奥林匹克竞赛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研究的学生以及 普通的资优生进行比较。
结果显示,奥赛人才与科创人才的创造力明显高于普通资优生;从个性来看,奥赛人才的独立性更高,实验能力更强,而科创人才的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显著高于奥 赛人才和普通学生,恃强性显著低于奥赛人才和普通学生。
研究数据和结果再次告诉我们:参与科技项目探究能显著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和知识整合能力;参与科技项目探究的学生们不仅创造力明显优于其他学生,其乐群性、兴奋性、敢 为性、敏感性等人格特性也呈现明显优势。


再不学智能教育机器人就彻底落伍了
从2000年开始,教育部一位专家就开始跟踪上海所有在“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ISEF)中获得奖项的40多名获奖者。


赛事能够检验青少年的学习成果
十多年来,这些选手在现在的工作中展现出了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造能力---75%的获奖者表现出对科研的持续兴趣,80%的获奖者表示今后将走上科研之路。
而一项针对美国获奖者的研究表明,60多年来,从这项大奖赛中走出来的诺贝尔获奖者有6人,还有50多名获奖者已经成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这样的结果也显现在参加与ISEF拥有类似比赛内容的世界智能教育机器人大赛的孩子们身上。能力风暴早在2000年就开始举办各种级别的智能教育机器人大赛,为的就是能够培养 和检验选手们通过学习智能教育机器人所展现出的科技素养和成功能力。
如今,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推广,能力风暴已经在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200多个学校智能教育机器人实验室,以及200多家智能教育机器人活动中心。


部分智能教育机器人实验室
但这样的速度依然满足不了众多学校和家长的需求。虽然有超前教育理念的老师和父母已经认识到了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巨大价值,但是由于政策、资金等种种原因,仍有很多学生 没有享受到智能教育机器人所带来的福利。

如今,政策已经非常明确,上海要把创新实验室覆盖到所有的中小学,智能教育机器人实验室也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想必有了政策上的支持,未来所有的孩子将享受到智能教 育机器人所带来的好处。

相关推荐:小乐宝宝机器人为什么那么受欢迎?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