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把幼师替换成智能教育机器人可好?

已有 286 次阅读  2017-12-19 16:45
余波已过,这几天家长们终于从幼儿园的话题中解放出来。然而从另一方面考虑,现在普通的幼师们,工资低、工时长、工作压力大,难免会有情绪。那么,如果把幼师全都替换成不会产生情绪的智能教育机器人,事情会变成什么样?


已经进入幼教邻域的教育机器人

其实,人工智能把目标瞄准幼教领域已经有好些年。早在2012年,韩国推出了全球首个将智能手机作为教育机器人大脑使用的幼儿教育教育机器人。可以演示卡片单词、读书、与幼儿互动等多种辅助学习功能。

紧接着,国内许多科技公司都陆续推出相应产品,2015年的5月份,一台智能教育机器人还走上了九江学院的课堂,为学生授课解疑。

今年5月1号,《参考消息》曾报道,河北的一家幼儿园里,有三台白色的智能教育机器人作为助教在陪孩子们玩耍、跳舞、讲故事。还能组织孩子们聚在一起玩一些智益类的游戏。

而在一些特殊教育领域,智能教育机器人的积极作用就更加明显了。在英国伯明翰,一所小学引入教育机器人与该校患有自闭症的儿童进行沟通。校方发现,孩子们很喜欢它们,对于孩子们来说,教育机器人教师更容易接近,更容易理解,更没有侵略性,而且能对话、玩游戏、跳舞还可以上课。那些不愿意与其他人眼神接触的孩子,开始愿意和教育机器人交流。

中国的人工智能起步虽晚,但在短短几年内,已经成了领先的国家,智能教育机器人替代幼教也许并不是一个神话。


对幼教邻域产生的影响

今年的上海幼教展上,能在幼儿园当助教的各种智能教育机器人齐亮相,它们不仅有可爱的外表、炫目的科技、还带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这一趋势无疑将会给幼教领域带来极大的影响,是好是坏,社会各方人士的看法也都不尽相同。

有人觉得教育机器人教师虽好,但其互动性不如教师,很多东西教育机器人是没法取代人类的。教师与学生“有效接触”时间远远多于家长,使其更容易用自己的情感、意志、行为去熏陶和影响学生,帮助学生与社会接轨。而教育机器人则很难做到带有情感,不能教会学生感性的认知方式。

也有人认为,在我国目前普遍存在的隔代带孩子、专业幼教人才缺乏的大环境下,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引入对于利用互联网优势,让孩子有更广的知识面,开发儿童心智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比较中立的意见是,无论将来的形势如何发展,教育机器人,尤其是幼教智能教育机器人的开发必须遵守阿西莫夫的”教育机器人学三定律“(第一定律:教育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不管。第二定律:教育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零定律或者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教育机器人在不违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幼教智能教育机器人目前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目前所有的幼教智能教育机器人,都只是为今后打下了一个好基础。教育机器人本身还有很多的问题。

第一是不够“智能”,现有的产品都还只是指令性的,主动性和交流互动能力并不强,它很难满足孩子们情感上的诉求,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持和投入。

第二是产品的细节需要更加精致和考究,比如,幼教智能教育机器人不仅需要“脑动”也需要“手动”,这就要求教育机器人得有手,有手有存在孩子被夹的风险,这就需要在做工上很讲究。另外为防止孩子啃咬,材料需要无毒甚至可食用;为防止孩子踢摔,要做得尤其结实。

第三是市场需要时间去培育,虽然智能产品在我们生活中已经有了很大范围的普及,然而在教育领域,家长的态度往往会更加慎重,大众完全接受这样的产品也许会花上好几年的时间。

虽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和环境制约,但是智能教育机器人进入幼儿园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孩子就是未来,我们的世界将会有一番什么样的巨变?拭目以待吧!

想要了解更多教育机器人知识,欢迎访问:http://www.xiaolebaobao.com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