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舌尖上的秦淮小吃

已有 415 次阅读  2017-04-05 16:17   标签小吃 

  出门旅游,除了欣赏优美的景致、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别样的风土人情外,品尝当地风味独特的美食也是一项一饱口福的乐事。南京是“十朝古都”,自古美景纷呈、美食繁多,重庆小面培训秦淮小吃更是天下闻名、众口赞誉。几乎每个游览南京夫子庙的游客,都会忍不住点上几款诱人的小吃边走边尝;而每个专程前来的美食,则会点一桌小吃宴慢慢品尝、细细品味,以解舌尖上聚集已久的谗意。

  历史上的夫子庙,曾是“风华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也曾是“夜泊秦淮近酒家”的美食之都。早在六朝时期,秦淮河和青溪一带,就已开置水榭、酒楼,吸引南来北往的众多商贾和食客前往吃喝。明清时期,夫子庙成为科举考试中心,每年开科秋闱时总是考生云集,即使平常时期也有学子滞留,于是书肆、茶馆、饭店、客栈等不断开张,文人墨客、科举士子等络绎不绝,非果腹、非正餐的秦淮小吃也应运而生,最多时高达上百个品种,并在浆声灯影中逐渐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韵味、成为中国四大小吃之首。而其中的“秦淮八绝”,更是与秦淮佳丽中的“秦淮八艳”相互映照,成为秦淮小吃最为杰出的代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夫子庙的饭馆、茶社、酒楼等日渐增多,以“秦淮八绝”为代表的秦淮小吃逐步恢复往日的生机、品种也增加到200余种。更为可喜的是,随着现代南京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和外地游客饮食需求的增多,秦淮小吃也在不断研发新品、推陈出新,传统的重油、重糖小吃逐渐被清淡、环保的小吃所取代,“秦淮八绝”也在专家评审和大众点评中经常进行调整,以适合现代人的饮食习惯、引领夫子庙的小吃潮流。如今的秦淮小吃,已经成为与夫子庙景区相提并论的旅游品牌,成为中外游客夫子庙旅游的重要内容。

  现时的秦淮小吃,主要集中在秦淮河北岸的丁字形贡院街、贡院西街和秦淮河南岸的大石坝街上。那些专营或兼营小吃的店家,青砖小瓦、粉墙坡屋、分立街边、鳞次栉比,它们或双狮把门、古朴厚重,或厅堂敞亮、装修新潮,或门头高大、庭院深深,或门面狭窄、楼上火爆,每家门店都是上百年的老字号,每个店名都有自己的历史渊源,即使一间不起眼的小吃铺,门檐下也挂着古色古香的匾额,永和园、蒋有记、六凤居、奇芳阁、魁光阁、黄勤记、晚晴楼、秦淮人家、莲湖、回味等一个又一个的小吃店家,家家都是秦淮小吃的诱人场所。那些色香味形具全的小吃,黄灿灿、绿油油、白花花、黑乎乎,如大千世界、五彩缤纷;酸渍渍、甜滋滋、咸丝丝、辣乎乎,似磊落人生,百味俱全。那些春夏秋冬不同时节的应时小吃,如春天的荠菜烧饼、菜肉包子、四喜元宵,夏天的千层油糕、开花馒头、刨凉粉,秋天的蟹黄烧卖、萝卜丝饼、鸡鸭血汤,冬天的五仁馒头、水晶包子、豆腐脑,每样精美的点心都更让食客们在四季转换中热忱追捧、欲罢不能。而那些经过专家评审和大众点评的“秦淮八绝”,如永和园的黄桥烧饼和开洋干丝、蒋有记的牛肉汤和牛肉锅贴、六凤居的豆腐涝和葱油饼、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和什锦菜包以及麻油素干丝和鸡丝浇面、莲湖糕团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和五色小糕、瞻园面馆的熏鱼银丝面和薄皮包饺、魁光阁的五香豆和五香蛋等风味小吃,更是演绎了南京十朝古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游人品尝秦淮小吃,最常见的是街边小店对外出售的各种点心,烧饼、麻团、包子、凉粉、烧卖、乌饭、茶馓、回卤干、鸭血汤、臭豆腐、梅花糕、冰糖葫芦、赤豆圆宵,价廉物美、品种繁多。这些随意购买、边走边吃的零食,不仅可满足食客们一时性起的食欲和谗意,而且能顺应游人们自由散漫的天性和习惯,让人在轻松自在的环境中无拘无束地自我放松。莲湖糕团店以苏式甜点出名,其桂花夹心小元宵香甜爽口、软糯宜人,稠稠的一碗下肚,满腹的童年回忆,临走前再买些五色糕团回去,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定会满心喜欢。与传统的瓦灰色豆腐干不同,唐字臭豆腐是一种将灰白色嫩豆腐下到油锅后煎制至金黄色时起锅的小吃,游人品尝时浇上一些辣椒酱、芝麻酱、蒜汁、香菜、小葱、姜末等,外脆内酥,味道香浓。蒋有记的牛肉锅贴已有百年历史,其特点是牛肉新鲜、肉馅细碎、佐料清香、馅子均匀、皮薄不破、透而不焦、卤汁鲜美、外形美观,吃起来口味鲜嫩,爽口不粘。鸭血粉丝汤在夫子庙随处可见,但来燕桥北的回味鸭血粉丝汤则是秦淮小吃的“老字号”,翠绿的香菜,晶莹的粉丝,沉浮的鸭胗、鸭肠、鸭肝,百般滋味,万种风情,让人沉醉痴迷,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诱惑缠绕。左手小香干、右手五香豆,找一间临河的茶馆坐下,一杯清茶,两袋豆干,打发着午后懒散的时光,一阵微风拂过,感觉到一种灵动,满身的负荷全都如同窗外荡漾着的秦淮河水一般,化做平静、清澈的柔波。

  与一般的游人不同,美食家们品尝秦淮小吃,则多会选择一家名气稍大、设有包厢的老店入席而坐,然后点上一桌每位几十甚至上百元的小吃宴,或海吃海喝,或细嚼慢咽,吃的是秦淮小吃,品的是南京味道。走进集秦淮小吃之大成的晚晴楼,扑面而来的是有如“千树万树梨花开”一般的和煦春风。疏落有致的几道屏风,把古色古香的餐桌分隔开来,引得客人自然而然地相对而坐;青瓷带盖的荷盏,端放在彩绘的瓷碟上,使人倍感明清时期的茶馆风格;清雅幽丽的江南丝竹,绵绵不断地从各个角落轻轻飘来,悠扬清远,高雅清幽,散发着风清月朗、小桥流水的水乡神韵。千年习俗、百年老店的晚晴楼,自有一套近乎礼仪式的进餐程序:客人入座伊始,先是泡茶,各取所需,有人喜爱西湖的龙井,有人选择黄山的毛峰,更多的人偏爱清香扑鼻的碧螺春,他们在悠悠的丝竹声中,一边品味碧螺春茶的碧绿色泽、清香味道,一边神往太湖三山的青山碧浪、闲云野鹤。小吃宴开席之前是几道开胃小吃,漂亮的女服务员先托一盘透红的冰糖球串,每根串着五个开口的山楂,分别嵌入青梅、红枣、核仁、花生,以祝客人“笑口常开”;后是送上一碗茄汁虾球、一盅清蒸鸡脯和一碟凉拌洋花萝卜,以此将客人引入正餐主题。正餐合计六道,第一道是五香蛋、状元豆配雨花茶,状元豆实即五香豆,特为讨旧时贡院会考考生吉利而设;第二道是油炸萝卜丝饼配豆腐脑,吃着色泽金黄、酥松可口的饼儿,喝着又烫又嫩、一青二白的豆腐花,喷香爽口,回味无穷;第三道是雨花石元宵配上开心小茶馓,雨花石一般的元宵、色泽嫩黄的茶馓,希望客人品尝后永远开心;第四道是什锦菜包配如意回卤干,如意即豆芽,是为客人讨吉利的点缀,卤干用松软程度介于油豆腐和豆腐干之间的一种特制豆制品烹煮,久炖入味,十分鲜美;第五道是牛肉锅贴配琼云上席,用鸡丝、木耳、香菇、笋丝等放在小汽锅中蒸煮,盖子揭开,鸡丝、笋丝等如片片琼云浮在上面;第六道是细沙包配糖藕粥,豆沙甜蜜、祝客人爱情甜蜜,莲藕多孔、祝客人事业顺通。小吃宴毕,送上一根长长的香蕉,愿与客人“常相交”。秦淮小吃,就是这般的意味深长、风格独特。

  曾有传说,我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对秦淮小吃一直情有独钟,曾经多次游览夫子庙、品尝秦淮小吃。一次品尝之后,特应人们要求留下一幅“小吃好吃”的题字。题字虽然简单,但道出了秦淮小吃的精髓,而其反向“吃好吃小”的读法更点出了现代饮食应有的真谛。愿已有千年历史的秦淮小吃,像那千年流淌的秦淮河水一样从每个游人的舌尖上轻轻流过。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