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传统名小吃何处觅真迹

已有 366 次阅读  2017-03-24 17:03   标签小吃 
“米线豌豆粉,椒盐饼子重阳糕,摩登粑粑太师饼,豆焖饭荠菜饺,都督烧卖火腿坨,炸糍粑饺掺面,紫米汤圆抓抓粉……对昆明小吃情有独钟的昆明人,不仅妇孺老幼皆能如数家珍,而且还将过桥米线粑粑吃而优则唱地昭示于民间小调:‘莲藕长长水中间,米线长长街前卖,粑粑团团卖街前……’”昆明本土作家老楷在自己《乡土乡情的昆明小吃》一书中的这段话,代表了“家乡宝”昆明人对那些老字号餐馆的难舍难分。
  随着城市的变迁,不少“老字号”渐渐不知所终。“云南的民间老字号存在着小、散、乱的现象,在城市改造与拆迁中成为流动军,有些已经慢慢消失。”云南省餐饮与美食行业协会秘书长杨艾军感慨。那些印刻在我们记忆深处的“老字号”现状如何?

  说起旗鼓村米线大部分都能依稀记得当年排队吃米线的盛况。“那时候的豆花米线只要3毛钱,相当的便宜。那个味儿呀,真的是让我难以忘怀。”已经60多岁的王凌清老人回忆,小时候,凭票买米线的队伍总是排得很长。在那样一间只有60平方米的房子里,到处都是人们吃米线发出的啧啧声,而排队的人嘻嘻哈哈地聊天,盛况空前。
  随后有热心市民提供线索说,云大校门口大坡下有家旗鼓村米线也每天排长龙,可能与武成豆花米线有渊源。于是记者赶往寻找,从相关人员口中记者得知,这家店开店时间较短,与当年的武成豆花也没有任何关系。而就在希望渺茫之时,一家隔代亲的旗鼓村米线店出现了。
  翠湖仓园巷内,一25平方米的小店打着旗鼓村米线的招牌。午间,小店人流不断。一正在用餐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她从18岁到现在一直追随这家店“游击”。据老板陈万珍介绍,1974年其嫂子就在武成做员工,其豆花米线的做法都是由嫂子传授,自五六年前开了这个小店,每天能卖掉30多公斤米线。过桥米线加盟电话:13964179052 QQ 1341419293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