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站点

用户名

密码

中国家具业五十年辉煌成就

已有 847 次阅读  2011-12-12 11:58   标签上海  隔断  浦东新区  title  中国 

 
中国家具工业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工业。 上海浦东新区高隔断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具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生产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已经成为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为国家出口创汇的重要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0年来,我国家具行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曲折发展的前30年和快速增长、壮大、提高的后20年两个时期。

    曲折发展的前30年

    从1949年到1978年,我国家具工业的发展是缓慢的,经历了坎坷不平的发展道路。

    建国初期,经过组织个体手工业劳动者,走合作化道路,解放了生产力,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如北京市1953年木器制造业共772户,从业人员6608人,年产值1200万元;1956年,通过社会主义改造,组成公私合营家具厂10家,家具生产合作社12个,总产值达2902万元,比1953年增长141.8%。

    从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家具行业生产的发展受到制约,同时还经历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两次挫折。第一次是从1958年起,在“大跃进”的影响下,不少家具厂改行转业,致使家具生产急剧下降,花色品种也从1957年的2100种,减少到1960年的1450种。

    1961年至1965年,由于贯彻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恢复了手工业管理机构,调整了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向,大力组织改行转业人员归队,家具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家具生产再次受到挫折,ey6f_1在这段时间内,又有大批的家具厂改行转业。据对北京、天津、广州、南京、沈阳、武汉、西安等15个大中城市的调查,这些地方1972年的家具生产量由1966年的150万件减到93万件。由于生产下降,市场家具供应长期处于严重短缺状态。

    国家为了稳定和保证家具的生产和基本供应,从1972年起将家具生产计划和原材料供应纳入轻工业部管计划,同时,还多次采取紧急专项安排,组织人员归队和进行技术改革等措施,使家具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但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以致不得不采取凭票供应的办法,以保障人民生活的最低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1979年以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指引下,我国家具行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和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家具行业发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家具行业加快了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进程,各式各样的家具店、家具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遍地开花,家具工业迅猛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家具行业的巨大变化是:

    一、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国有、集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开创了家具工业的新局面。

    民劳家具工业的崛起,是在改革开放的  深入开展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轨的  进程中,从广东省的深圳、东莞、顺德、浙江温洲、上海奉贤等地,由沿海到内地,由南向北,逐步发展起来的。浙江省家具工业原来是国有、集体企业一统天下,90年代以来,个体、私营等民营企业异军突起,目前在温洲、玉环、绍兴、宁波等地,民营企业已占半数以上。民营家具企业的兴起,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精神,千辛万苦生产优质产品,千方百计开  发新产品、千山万水打开市场销路的顽强毅力,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激励着国有、集体、合资、股份合作、军工转制等多种经济成份企业的共同发展,使全国家具行业在90年代出现了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二,原材料结构、工艺结构、技术装备、和专业化生产等方面的变革,促进了家具工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家具市场需求量的急剧增长和对品种、款式的需求向多元化发展,家具生产在原材料结构、工艺结构、技术装备、部件专业化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八十年代以来,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在家具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各类人造板生产设备与板式家具生产线成套设备的引进和创新,促进了现代板式家具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不但技术应用成熟,而且表面装饰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传统的框架卯榫结构工艺也普遍地为板式拆装工艺所替代,并进而推广了以部件包装运销、现场装配为主要特征的RTA家具新工艺。不少家具企业还广泛应用了32毫米系列标准接口的家具结构技术,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场家具生产技术的大变革,实质上是家具工业从传统手工业方式向工业现代化生产方式的转变,从而使我国的家具工业生产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三、变“前店后厂’、地产地销为多层次,多渠道、跨地区大流通,为开拓家具市场,促进家具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我国家具生产逐步向工业现代化方向过渡,带来了销售范围的扩大和销售方式的多样化,一改过去一家一户“前店后厂”、地产地销的低级落后的半封闭的销售形式,为多层次、多渠道、大贸易、大流通的现代化开放式的销售形式所替代。珠江三角洲的家具企业,80年代中期就开始向国内各大城市展卖,90年代以后更是大规模的北上和西进。中国家具协会因势利导,从1994年在无锡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全国家具展览订货会后,又连续举办了五届。并从1993年开始,与上海博华国际展览公司联合举办以促进扩大国际交流和出口为重点的博览会,1997年后变成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家具展览会,从而促进了家具大市场、大贸易、大流通格局的形式和发展,为家具工业的大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外资和国外产品的进入,国际竞争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家具工业的全面进步。

    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中国家具市场和劳务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意大利、德国、法国、丹麦、西班牙、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纷纷在中国大陆投资办家具厂、家具店,其中新加坡、香港、台湾的家具生产企业纷纷转移到中国大陆。这种转移,大大促进了中国家具在设计、生产、工艺、质量、营销等方面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家具市场的竞争,带动了国内企业的出口,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家具工业的全面进步。

    家具工业在改革开放20年的巨大变化,带来了全国家具工业的辉煌成就。

    第一、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家具市场空前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生活日益提高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家具工业产值由1978年的13亿元,增加到1985年的29亿元,平均年递增:12%。1995年又猛增到446.21亿元,比1985年增加了14.38倍。1997年780亿元,1998年870亿元。

    据第三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表明,1995年全国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的家具企业家具总产量为6.18亿件,比1978年的3500多万件增加16.67倍。其中:木制家具4.23亿件,全钢家具7780万件,钢木5260万件,轻金属家具96万件,竹藤家具3300万,软体家具3610万件。

    产品结构从原来单一的木板床、桌、椅、板凳等民用家具,发展到多种门类家具,如卧室家具、客厅家具、儿童家具、厨房家具、健身家具以及商用家具、办公家具、校用家具、宾馆、剧院、医院配套家具等等;原材料的使用从天然木材到人造板(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胶合板等),进而将薄木和微薄木与人造板结合,制造各种款式、品种、高档次的现代仿实木家具,各种家具品种门类齐全,家具市场空前繁荣,适应了国民经济发展和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第二、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显著提高,优质名牌产品不断在国内国际市场上涌现。

    90年代以来,不仅木家具、竹藤家具、金属家具等各自形成了不同的品种和系列,而且钢木家具、塑料家具、玻璃家具、皮革及人造革家具等各式各样的家具也相继脱颖而出,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家具市场。

    近年来,国内家具市场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及外商和“洋家具的进入,激励和带动了家具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国家具不论在内在质量,还是造型设计、款式、表面装饰等方面,都有显著进步,不少家具质量已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企业生产、经营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批现代家具企业。

    80年代以来,各地先后从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了大批先进板式和实木家具生产设备,使得以人造板为基材的板式家具和新型的实木家具逐渐取代了以天然木材为原料的框式家具,并且使家具企业迈开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的步伐,进而促进产品款式的更新和质量的提高。目前在全国乡和乡以上的三万多个家具企业中,已有80%以上摆脱了落后的手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并有为数不少的家具企业建立了技术开发机构。国外先进技术和现代化管理的引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家具行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科技生产手段和现代化管理在家具行业得到广泛运用,传统的工艺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发扬,涌现出一批在行业中有影响力的大中型骨干企业。1998年全国家具行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企业有:北京天坛、黑龙江光明、山东风阳等100多家。

    第四、市场不断拓展,形成了跨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灵活多样的销售网络。

    上海市1998年有家具商场1500多家,其中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以上的190家,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家具商场15家,家具商店已遍布城郊的各个角落。近两年来,又有丹麦、意大利、德国、美国、英国、西班牙、比利时、荷兰、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3个国家的客商在上海开设了家具专卖店。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家具,已在国内各大城市展卖,江苏南京、浙江温州、绍兴的家具,也向西、向北扩展。近几年,黑龙江以实木家具为特色,很快在全国各地建立起销售网络。地处西北的西安市有大型家具赏城34个,总营业面积18万平方米,是改革开放前的85倍。家具生产的发展,扩大了家具的销售范围,也带来了销售方式的多样化。除了购销和代理外,还有异地直销、专卖店和连锁店,大型专业家具市场也随之出现。如广东顺德市乐从镇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道两旁建起延绵十里长的大型家具市场,汇聚了2000多家家具经销商,成为国内外名优家具的巨大集散地。

    第五、行业发展初具规模,形成了科研、设计、质量监控、信息、原材料开发、销售网络、售后服务等相配套的工业体系。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家具行业也逐步实现了由政府部门管理转向行业管理。中国家具协会从1988年成立以来,已拥有28个省、市级家具协会团体会员和3000多个企业会员,10多年来在组织、协调行业经济活动方面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全国家具行业中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目前,全国有家具企业3万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国家成立了国家家具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和中国家具工业信息中心。行业内成立了地方性家具研究所,出版了《中国家具》、《家具》等杂志,并在人民日报市场报创办了《家具市场》专刊,一个为企业生产服务的科研、设计、质量监控、信息、原材料开发、销售网络等配套体系已初步形成。

    第六、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产品出口。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组织出访、邀请国外家具客商和专家来华订货、参展、商谈合作、交流经验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目前,中国家具协会与欧共体以及意大利、美国、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比利时、瑞士、丹麦、波兰、罗马尼亚、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家具协会和客商已有了良好的交往与合作。

    随着家具生产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家具出口发展很快。据海关统计,1996年我国家具出口创汇是1986年的13.8倍;1997年出口创汇达18.2亿美元,比1996年40.23%。1998年尽管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家具的出口仍达到21.93亿美元,比1997年增长了20.50%,列世界各国家具出口的第七位。

    未来十年的展望

    在新世纪即将到来之际,展望未来,中国家具工业面临的仍然是一个继续稳步快速发展的形势。未来十年,面对国内外产品和资本的大量涌入、国内市场和产品的国际化,我国家具业将以更加崭新的面貌,掀起第二次创业的高潮,来迎接国内外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尽快实现由家具生产大国向家具生产强国和家具出口大国转变的进程。

    首先、充分运用高新技术,加强和改进产品设计,彻底改变目前模仿照搬、缺乏创新的落后局面,使古老的中华家具文化能在世界上大放异彩。

    第二、进一步提好产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搞好木材的节约代用和综合利用。

    第三、继续深化改革,调整和优化企业结构,加快家具企业所有制改制的步伐。同时,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第四,实施名牌战略,扶持和培育一大批优质名牌产品和有影响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发展规模经营,走专业化协作的道路,不断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第五、 上海黄浦区文件柜加强家具行业东西部地区的联合,优势互补,促进地区间的合理布局。

    第六、坚持以扩大出口为导向,带动我国家具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力争在今后五年内使我国家具出口翻一番,十年内翻两番,成为世界家具出口大国。
 
  文章来源:http://www.ban-gong-jia-ju.cn/pingfeng/

相关文章:

办公家具设计要无限想象
办公家具未来的趋向
我国家具业从“量”向“质”的提高
我与办公家具

分享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