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应当努力形成自身的个性化教学
已有 72 次阅读 2018-06-11 10:08 随着高考的结束,也标志着我国第一批00后即将踏入大学的校园。相较于80后以及90后来说,00后从小就接触到互联网,等于说是在一个相对信息化的时代中走过来,更具备创新的思维方式与灵活的创造能力。目前的国家正处于一个急速发展的社会形态中,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智能化与科技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例如常见的智能手机就是近些年来的科技进步的产物。那么,校园的发展又将给这些学子们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数字化校园的提出可谓解决了学校中很多难题,但时代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校园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已经不太能满足我国校园日益增长的需求,因此,“智慧校园”的脱颖而出,更是让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带来了全新的改变,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且,智慧校园能够充分发挥智能化技术在校园中所存在的价值潜力。随着2018年的到来,智慧校园的建设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让大数据与物联网这类新的理念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技术形态,满足了学校的日常所需以及教学,让教育行业以及领域焕然一新。同时,智慧校园也可以通过资源的整合,达到共享的作用,让城市与乡村之间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教育资源平衡。学习的边界是无止境的,当今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需要大胆创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服务体系,让信息化与教育得到充分的互补。
即便到了目前,智慧校园的定义依旧没能有一个较为权威的说法,国内外教育行业也对此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但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智慧校园无疑是一种以信息化和科技化的手段,来达成一种校园特色的个性化服务。让学生在校园内的生活以及学习都能够时刻感受到智能和智慧的环境。例如最近在一些高校比较流行的智慧食堂管理方案,这就是智慧校园的一种体现。它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学生平时的膳食营养是否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也能让学生通过手机就可以了解到每个食堂人数的多少,避开高峰,让就餐体验得到升华;再例如高中老师所十分熟悉的网上阅卷系统,它不仅可以让老师提高阅卷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也能对学生的错误率进行分析,从而给出更好的复习指导;而学校里平时十分常见的图书自助借还系统想必就更不用多说了,通过电子图书馆软件可以顺利实现自助借书和还书,无形中让学生体验到了科技所带来的幸福感。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持续不断投入资金建设智慧校园,以期进一步促进教学模式发生质的改变、教育领域的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在高等教育改革和大学业态转型的道路上,如何利用“互联网+”有效整合优化教育信息化资源, 打破时间、空间界限,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与互联网学习无边界的深度融合,已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正确看待和解决的问题。
不过,对于智慧校园的建设,每个学校都需要有正确的认知。在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分析,并去除糟粕的部分,留下科技带来的精华。例如前段时间杭州某学校所推出的智慧课堂系统,就曾经遭人诟病。社会上大多数人认为该系统有破坏学生隐私,侵犯学生基本权利的行为。虽然科技可以为我们带来好处,但也要从根本出发,让智慧校园一步一个脚印,真正发展成为对学生和老师有利的环境。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